近日,生活在玉泉區鄂爾多斯路街道康居社區老人們增添一件喜事,康居社區為老餐廳正式開業??稻由鐓^轄區共有3926戶10055人,其中老年人、低保戶及殘疾人占據三分之一,社區為老餐廳面積300平方米,為解決轄區老年人特別是孤寡、空巢、留守、失獨等老人群體的“做飯難”“吃飯難”問題提供了極大便利。
創辦為老餐廳,這樣切實解決貼近群眾生活問題的舉措,只是玉泉區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。近年來,玉泉區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,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、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,推出了一系列落地有聲、群眾叫好的扎實舉措,一系列城市治理的難題得以破解。
黨建為引領,牽住“牛鼻子”,解決突出問題
在基層,黨建工作如不能給群眾溫暖,是沒有生命力的。在實踐中,玉泉區始終堅持把服務群眾、方便群眾、造福群眾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以黨建為引領,構建黨建工作服務體系,讓黨員群眾時時觸摸黨建脈搏、感受黨建溫度。
在一個個社區、一棟棟樓宇、一類類群體中,玉泉區健全組織體系,做好黨的工作,真正做到有群眾的地方,都有黨的組織、都有黨組織的活動。目前玉泉區已建立223個小區黨支部,覆蓋率達到98.3%。小區黨支部以黨建為引領,以居民需求為導向,為小區黨員搭建平臺,發揮小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將社區治理下沉到小區,通過把黨支部建在小區、小區黨支部與小區業委會相融合,為社區黨員群眾解決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,打通聯系服務群眾“最后一百米”,進一步提升小區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。
民生無小事,實事暖人心。在小區黨支部的引導下,社區閑置庫房改造成了黨群活動服務中心,居民自發將空地改造成了涼亭,土坡改造成了長廊,栽花、種樹、規劃停車位,居民真正成為了社區治理中的“主角”。國都世源小區黨支部成立了“民生速遞站”,建立快速便捷的民情溝通渠道,帶動居民參與小區治理;恒昌小區黨支部建立了民聲工作室,通過民情直通車、民情會客廳、電話、來訪等方式每日收集解決轄區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各類問題和矛盾......
以人民為中心,堅持出發點,提升治理水平
民生難點痛點問題的消除,最終還是體現在具體而微的一件件小事,體現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看得見的變化。玉泉區探索實行“為民服務三項清單”制度并長期堅持,通過理清居民需求、轄區資源、服務項目三項清單,明確破解難題的方法路徑,一項項攻克、一點點推動,不斷以一個個小變化,累積成大改變,不斷消除城市治理中的“盲點”,將責任細化、將工作落實。
在準確掌握了三項清單的基礎上,玉泉區重點在“誰去做、做什么”方面下功夫,建立區、街道、社區、小區四級組織架構,為居民群眾提供縱向聯動、橫向融合的多元、精準和優質服務。西菜園街道黨工委為轄區內3萬多外來務工人員解決了醫保社保一站式繳費服務大廳固定場所,為150名流動黨員提供了黨建活動陣地;大南街街道友誼社區建成300平方米老年人康復中心,為20多位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,為600多名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;興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區為100多戶空巢老人免費安裝了“電子保姆”為老呼叫系統,滿足了社區老年人的家政、醫療、繳費等需求;興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區設立“寵物公廁”,配備拾便工具箱、寵物排泄處及寵物拾便袋等必要物品,正確引導居民養成文明養寵物習慣......
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,“為民服務三項清單”推出以來,玉泉區已累計解決了483個居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,切實提升了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。
在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過程中,玉泉區始終將“人民滿意”這把標尺揣在心里、落到實處,在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“民生答卷”上,用心書寫人民心中的幸福故事。(泉媒體記者:黃金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