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。 “十三五”期間,玉泉區將把民生改善和社會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,堅持發展為了人民、發展依靠人民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按照人人參與、人人盡力、人人享有要求,堅守底線、突出重點、完善制度、引導預期,注重機會公平,保障基本民生,逐步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,實現全區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。
實施脫貧攻堅工程,堅持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,因人因地施策,對農業生產條件好的貧困地區,大力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扶貧。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銜接,通過幸福養老院或最低生活保障兜底性保障政策扶貧,對因病致貧的提供醫療救助保障。完善領導干部聯系幫扶貧困地區制度,健全黨政機關、人民團體、企業定點扶貧機制。完善專項扶貧、行業扶貧、社會扶貧“三位一體”大扶貧格局,實現到2017年底貧困人口全部脫貧。
不斷加強教育工作,以玉泉區教育進入歷史最好發展時期為機遇,大力實施科教強區戰略。繼續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,加強教師隊伍建設,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。加快發展高中教育,提升農村教育,做強職業教育,優先發展民族教育和學前教育,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和遠程教育,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健康協調發展,推進教育公平、均衡、優質發展。繼續加大教育投入,優化教育資源布局,深化教育體制改革,加強教育督導和社會監督。
加強就業服務,堅持以產業發展推動就業,穩定就業與擴大就業并舉,拓寬就業渠道,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,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。不斷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,建立和完善政府購買服務、提供公益性崗位的機制,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。強化勞動者就業和再就業技能培訓,建立健全政策扶持、創業服務、創業培訓“三位一體”的工作機制。完善城鄉就業服務體系,構建調控失業和穩定就業機制,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,搭建公共就業服務平臺。
加強科技科普工作,加大科技經費投入,發揮轄區內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業研發中心的科技孵化器作用,促進科技成果有效轉化。加強農村科技工作,使更多的實用技術應用于生產、生活。全力推進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,建立農業科技綜合服務站,聘請科技特派員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指導,進一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。大力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,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。加大科學技術普及工作,提高全社會科技意識和科學素養。組織實施“基層科普行動計劃”,“科普惠農興村計劃”和“社區科普益民計劃”項目,加強農村“一站、一欄、一員”建設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設。完善防震減災應急救援體系,搞好地震監測網點和地震安全工程建設。
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人口事業 積極推進“健康中國”建設,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,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。加強城鄉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,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、農村流動。強化醫療衛生隊伍建設,積極開展人才引進工作。加大鄉村醫生培養力度,鼓勵醫生到基層多點執業。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,鼓勵社會資本以參股、直接投資等多種形式創辦社會性醫療機構,積極探索“醫養”結合的新思路。加強醫療質量監管,完善糾紛調解機制。加強基層傳染病監測和防治工作,提升重大疾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測、預警和處置能力。強化人口服務體系建設,全面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,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監督管理制度,形成嚴密高效、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,讓群眾吃得放心、吃得安心。
加強社會保障 堅持廣覆蓋、?;?、多層次、可持續的方針,加大投入力度,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。健全以城鄉低保、農村五保供養、城鎮“三無”、城鄉醫療、災害應急救助為基礎,以臨時、采暖、住房、教育等專項救助為輔助,以慈善援助、“救急難”為補充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。完善以居家為基礎、社區為依托、機構為補充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。健全以家庭養老為基礎、居家養老為依托、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。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及運營體系,準入和退出機制,確保公平公正公開。創新民間組織管理體制,完善社會事務管理服務體系。
創新社會管理與服務 加強社會管理創新,積極發展社區活動類、維權類、公益類、管理類等各種類型的社會組織。推進綜治信訪維穩體系建設,廣泛參與化解社會矛盾。加強對流動人口和特殊人員的服務和管理,加強流動人口信息化管理,提高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科技水平。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權益保護,積極創造條件,加強對農民工及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。健全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,深入推進城中村、城郊結合部治安整治,提升安全防范能力。加強新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,構建覆蓋城鄉、及時有效、群眾滿意的新型公共服務平臺。